辅助栏目 /

您目前的位置:
  • 首页  >  辅助栏目  >  
  • 标准制定
  • 胖四娘:一个出身贫苦布依族女人欲把贵州糯食推向世界

    • 时间:2019-01-21
    • 来源:相约贵阳
    • 作者:田仁品
    • 浏览量:2329
    • 分享到:
    导读:
    照片中的微胖的女士:
    她出生贵州一个布依族贫苦家庭,
    她没有文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她10岁就开始做的糯米饭和粽子,
    她2001年开了第一家小作坊,
    她2006年开始开厂,并带动更好父老乡家就业,
    她专注于制作布依族美食近50年。
    (胖四娘陆朝英亲笔签名)

    她贞丰糯米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她贵州布依族美食大王,
    历经10年的发展,
    带动2000多农户创收,
    加工销售粽子100万公斤,
    糯米饭50万公斤,
    生产的糯米特色食品从之前的10吨到现在的2000吨,
    连续10年贵州黔西南粽粑销量第一。

    但同样值得敬仰的布依族糯食传承人——陆朝英女士。
    陆朝英所生活的黔西南贞丰县,是集自然风貌与民族特色的布依黄金城,
    这里有的峰林绝品——双乳峰;
    这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
    这里是中国唯一的“糯食之乡”;
    这里是贵州特色粽子的核心产地;
    这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16.6度;
    这里地貌多样,低山丘陵、岩溶盆地、峰林、、残丘等处处可见。
    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
    人口排名位居56个民族第12位,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主食多以大米为主,普遍喜食糯米,
    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
    黔西南,
    特别是贞丰独特的地貌、海拔、气温、降雨量,
    为这个擅长制作美食的民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贞丰有着悠久的糯食文化。
    糯米饭、粽子等糯食是贞丰人平常生活喜爱的小吃,
    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风味成为贞丰的特色经典小吃代表。
    每年“二月三”枫叶节、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
    豪爽好客、善歌善舞的的布依人,
    都会用糯米、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
    制作五色花糯米饭、枕头粑(布依灰粽)、褡裢粑、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
    祭祖、宴客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其中,每年端午节的布依族灰粽粑最为知名,
    布依族的灰粽最大的特点在于,
    粽子心选用上等糯米泡制,然后将洗净晒干烧成灰,
    两者搅拌均匀、取出、筛去粗枝残灰,
    佐以花椒、八角、黑桃仁、茴香、猪肉、板栗、蛋黄等,
    包成长方形状,蒸食,
    色美味香,极富民族风格,
    深受布依人的喜爱,是布依族在节日时馈赠友朋的特色佳品。
    (胖四娘包粽子所用的实拍图)
    因原料中有草木灰,颜色也是灰色,故称“灰粽”。
    有“中国奇葩粽·布依族灰粽”的说法!
    地理优势,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为贞丰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陆朝英,就是一位具有突出贡献的传奇女性代表。
    陆朝英每年做的布依灰粽,更是俏市抢手!

    有传承的美食才是有特色。


    贫苦布依少女传家学
    陆朝英,布依族, 54岁,
    出生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
    一个淳朴的布依族寨子中布依族贫苦家庭。
    家里共有八姊妹,因在家里排行老四,从小微胖,
    所以长辈们都叫她“胖四妹”,
    长大就称为“胖四娘”。
    每逢大小节日来临,
    陆朝英的外婆和母亲总会亲手制作布依族特色粽子和五彩糯米饭到街上售卖,
    而年幼的陆朝英则会搬上一张小凳子,
    坐到母亲或外婆身旁,
    津津有味地看着每一个制程与细节。
    母亲见她如此喜爱,
    便索性拿了材料让她在一边把玩,
    也逐渐地教她一些心得与技巧。

    从小耳濡目染,再加母亲的调教有方,
    让这个出身农家的布依少女
    在10岁就学会了这门传统的民族技艺。
    随着年龄渐长,陆朝英的手艺愈发精湛,
    做出的粽子与五彩糯米饭软糯飘香,
    备受街坊邻里的赞赏。
    学得技艺立家业
    由于家庭贫困,陆朝英并没有读多少书,
    从10岁开始,就帮母亲一起做的糯米饭和粽子,
    扁担挑着几十斤的糯食沿街贩卖,
    挣钱补贴家用,生活还勉强可以维持。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这个家陷入了巨大的阴霾。
    他的母亲如何抚养8个子女的艰难,
    辛酸与泪水我们不得而知。
    但年幼的陆朝英知道,所以辍学回家帮助母亲。
    她15岁时,操劳过度的母亲身体越发不好,
    出于心疼母亲的原因,
    她独自一人经营糯食生意,
    从加工制作到沿街叫卖,都需要她独自完成。
    糯食生意主要是做早市,
    所以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准备,
    淘米,切肉,包粽子、蒸煮......然后挑到街上出售。
    每天用扁担挑着80来斤的东西走街串巷,
    脚底的血泡与磨破的肩膀,
    她都忍了下来,从未偷过懒、叫过苦、喊过疼。
    也是从那时候起,她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豪车”
    ——豪华版独轮车小推车,
    可停可走,可退可让,方便快捷,小巧精致。
    进入有车一族的生活后,
    她稍微轻松了不少,至少肩膀与脚都得到了解放。
    这样,她可以有更多精力放在食品的改进和提升上。
    (80年代的胖四娘路边摊)
    从外婆到母亲再到她,凭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
    她的糯米饭、灰粽粑赢得了很多顾客的信赖,
    生意也越来越好,越做越大。
    以前都是小推车游走叫卖的胖四妹做起了路边摊,
    通过多年的奋斗,家里的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婚后,
    陆朝英和丈夫终于在2001年开了第一家小作坊。
    (胖四娘糯米饭实拍图)
    朴实真诚的陆朝英做生意,
    一直秉承着“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们吃到最地道美味的布依美食”为信念,
    再加上几十年的技艺修炼和积累,生意越来越红火,名气也渐渐远扬,
    当地人经常拿着她做的布依美食送远方的亲戚朋友。
    陆朝英的糯米饭也随之销往省内省外。
    她也从原来的“胖四妹”变成了“胖四娘”,
    并就此命名为她的企业品牌。
    创办企业扬美食
    渐渐的,胖四娘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糯食品牌,
    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要求也需要越多,陆朝英的责任的越来越大,
    陆朝英决定对祖辈传统的布依族特色手艺做升级改进。
    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进和反复测试,
    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
    除遵循布依族特色手艺和传承祖辈传统制作工艺外,
    陆朝英对粽子与糯米饭的制程及选材用料
    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精选优质饱满糯米和鲜香猪后腿肉、五花肉;
    坚持提取天然的物色素诚心染制五彩糯米;
    严格把控蒸煮时长,
    直至各种食材的原香本味充分融合。
    日复一复地坚守着这般按部就班且耗时费工的制作过程,
    陆朝英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名气也渐渐远扬,竟常常有游客慕名前来。
    “胖四娘”品牌在全国的畅销,
    让陆朝英既高兴又犯愁,
    高兴的是有更多的人品尝到了布依族美食,
    犯愁的是纯手工制作无法快速高效生产。
    2006年,随着技术的成熟,
    陆朝英更想将这门技术发扬光大,
    生活富足且有了一定积蓄的陆朝英夫妇
    决定就在贞丰这个贫困的布依族小镇开厂,
    推广布依族民族美食的同时,
    带动更多的乡亲父老就业。
    当初的厂名就叫“贞丰县胖四娘食品厂”,
    这也是后来企业化经营的前身,
    陆朝英这也就此树立了胖四娘企业
    “致力于布依族传统美食传承与发展行业标杆”的目标。
    从沿街叫卖到拥有12家门店,
    从传统小作坊到现代化食品加工厂,
    胖四娘都秉持着一个信念:
    把布依族的糯食文化传承下去。
    创业不易,天道酬勤,陆朝英年少就承担家里重担,
    支撑这个贫困潦倒还成员众多的家,
    陆朝英没有一天敢休息,夏日酷暑,冬季凝冻,
    都坚持天未亮起床制作一天售卖的糯米饭和粽子,
    经过数十年用心经营,
    哪怕书读得少、哪怕工厂数次被水淹……
    陆朝英只顾向前,一心致力于布依族传统美食传承与发展,几十年不动摇。
    家族技艺代代传
    胖四娘原本热爱音乐的的大儿子周俊
    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选择在兴义当老师。
    看到母亲对企业的操劳,
    对民族美食的热忱,
    周俊放弃在兴义的教师工作,
    主动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
    帮助父母经营糯食生意。
    (胖四娘陆朝英与大儿子周俊)
    他说,虽然更喜欢艺术,
    但布依族的传统糯食更需要推广,
    需要有人去继承和发扬!
    父母已经老了,
    而“胖四娘”品牌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胖四娘工厂现代标准生产车间)
    2012年,周俊提出引进现代化设备生产加工灰粽等食品的方法,
    既能加快效率,又能保证质量。
    陆朝英在儿子的眼里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她决定退居二线,放手让儿子去做。
    胖四娘家族的三代人到四代人,近百年的时间,
    并未磨灭对传承布依族糯食文化的决心。
    外婆、母亲、自己、儿子,
    从接触这门技艺开始,
    就背负着传播与发扬的使命,
    并准备好用一辈子去完成这个家族信念!
    如今,企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
    陆朝英的企业从2006年5人发展到现在70余人,
    带动2000多农户创收,
    生产的糯米特色食品从之前的10吨到现在的2000吨,
    连续10年黔西南粽粑销量第一,
    已成为目前贵州最大的特色米制品加工企业。
    胖四娘粽粑被评为“贵州老字号”、
    “贵州省著名商标”、
    第十二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全国粽子(糕团)技艺大赛“粽子产品特等奖”等,
    布依灰粽更是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其专注于制作布依族美食近100年、
    已是双鬓斑白的陆朝英荣获贵州省糯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贵州特色食品销售大王”、
    贵州省粽子委员会选举为会长、
    贞丰县工商联副主席等职位或称号。

    以美食助力传播贵州
    陆朝英虽只是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女人,
    仅从摆路边摊起家,
    以家乡、民族美食技艺为载体,
    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
    蜕变为知名的企业家的同时,
    更将民族美食推出大山;
    不仅实现自身的创富,
    更是带动数千家乡女人的创富;
    不仅带动自身企业的发展,
    更是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带动民族美食文化的发展。
    从小时候的“胖四妹”到现在的“胖四娘”,
    从小推车到路边摊,
    从小作坊到形象店,
    从镇工厂到加工基地,
    从1代人到4代人,
    从外婆到母亲再传儿子,
    从1个人到70个人,
    从60年代到80年代直到现在,
    从路边摊到工厂,
    从建设路到工业园区,
    ……

    虽然步履蹒跚,却步步扎实;
    虽已双鬓斑白,却不曾停止。
    以自己带动家庭致富,
    以家艺带动企业发展,
    以企业带动产业升级,
    以产业带动民族美食突破,
    以美食助力家乡推广。
    誓将布依美食推向世界!
    不管是外婆、母亲还是自己,
    都为这个信念奋斗了一辈子,
    而今,自己的儿子加入了使命之中,
    四代人坚持共同的信念,
    未来,布依族灰粽走向世界还远吗?
    向贵州手工美食传承者致敬

    不同的历史、地域、文化等环境因素,赋予了这些美食独有的特点,我们拍摄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对一个地方或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探索与传承。贞丰胖四娘陆阿姨说她做了几十年的粽子,什么样的叶子,什么样的米,糯米草烧成灰后要筛几遍,草木会灰倒进米里时揉搓的手法,她心里面最明白。别人都说她挑,可不得不承认她包的粽子真是好吃。美食的传承,离不开挑剔和敏锐的味觉。


    在与贞丰胖四娘陆阿姨交流过程中,老太太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给到我的感觉很有亲和力,说起她当年摆摊,她没什么文化,又要养家,只能做糯米饭和包棕子,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准备,淘米,切肉,包粽子、蒸煮......然后挑到街上出售。所选取的食材都是较好的,做出来味道也好,从10岁开始,就帮母亲一起做的糯米饭和粽子,并得到当地人的认同,这一做就是40多年。向这些能坚守的手工美食传承者致敬。




    胖四娘灰粽

    【地址】贞丰县新丰路

    【电话】18275015075